殡葬文化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殡葬文化
墓碑体的史学与文学

殡葬文化 加入时间:2008/12/8 10:55:28 来源:  访问量:6440


  二、 碑体源远流长 

  作为中国文化一个特有现象的墓碑体,由来已久,源远流长,部有二、三千年的历史。 据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部·神道碑》,大约碑碣先秦即有,所谓“古之葬有丰碑”,丰碑乃木质。秦汉以降,渐改用石;生前有功德政事的,皆刻石表志,总称曰碑。盛于后汉,刘勰《文心雕龙·诔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据史载,后汉文章大家蔡邕、崔瑗、卢植之流,多为人作碑文。蔡邕曾对卢植说:“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惟郭有道无愧色耳。”(《后汉书》卷六十八《郭太传》)魏晋之后,其流寝盛,而神道碑之名亦起。 

  墓志铭出现也很早。或谓始于殷商比干,或谓始于孔子之葬,或谓始于西汉。赵翼《陔余丛考 ·墓志铭》有详细的考证。赵翼引张华《博物志》,认为西汉时已有墓铭。但据《庄子》云,卫灵公卜葬于沙丘,掘之得石椁,有铭曰“不凭其子”,灵公乃夺而埋之。可知春秋以前已有墓铭了。惟古时铭墓,只书姓名官位,间或铭数语于其上,撰文叙事胪述生平则起于南朝宋元嘉中颜延之。墓表自东汉始。 
综合起来说,墓碑体起于先秦秦汉,盛于魏晋南北朝后,这是可靠有据的。唐宋以降,日益发达。唐诗人张说《过汉南城叹古坟诗》有云:“松柏剪无余,碑记灭罔传。”白居易《青石乐府》有云:“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碑,坟土未干名已灭。”可知其时墓碑文已十分普遍。明王行尝撰《墓铭举例》,取唐韩愈以下至宋吕祖谦15家所作碑志,录其目而举其例。由此可见唐宋墓碑体发展之一斑。 
  墓碑体至清代尤盛。钱仪吉编《碑传集》,凡160卷,所辑清初至道光间名公碑版状记之文,旁及方志,所收人物宗室、王公、大夫、士庶及山林隐逸计1680余人、烈女330余人。后来缪荃孙又作《续碑传集》以补其遗。近人闵尔昌编《碑传集补》60卷,所辑录者,除兼及道光、咸丰以前为《碑传集》、《续碑传集》所遗漏的以外,皆清季人物碑传,计800余人。正是有见于清代墓碑体或碑传体发展之盛,所以大史学家钱穆始称之为“新碑传体”(《新亚遗释》页776)
第 1 2 3 4 页



版权所有:三门峡金泰艺术陵园 电话:0398-2182293 传真:2182293
技术支持:三门峡114网络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