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殡葬文化
墓碑体的史学与文学

殡葬文化 加入时间:2008/12/8 10:55:28 来源:  访问量:6439
   
  墓碑体,作为一种文体,当然有它的文学性。铭为韵文,自不待言。就是志文,乃记叙体散文,亦相近于今天所谓纪实性的传记文学。历代墓碑体文很多出自文章大学,唐宋明韩愈、刘禹锡、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王世贞、归有光等都有一批碣之作。如韩愈,“其文为天下贵。凡当时王公大人庙碑墓碣,靡不请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59《答刘贤良蒙书》)如《王安石集》留存墓碑志铭有94篇,《欧阳修集》中有墓碑志铭百多篇,《归震川先生集》中有墓碑志铭近90篇,都是他们文集的重要部分。后人似乎无法否论这些文章大家所作墓碑体的文学价值。 
  墓碑体也有它的特殊风格。其为文简而不烦,质而不华,严整平实,清雅明白,平铺直叙而无一句赘语,间或白描淡叙死者亲属的哀情。《文心雕龙·诔碑》有云:“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词转出不穷,巧义出而卓义。” 
  墓碑体文章不只是因人而传,而且由于它自身的史学与文学价值而传。如归有光所撰的墓志铭,常常带着一种感情,不但直叙死者家属的悲情,还直抒作者自己怀抱的感叹伤痛凄惋哀思,不但抒情真挚,而且常有生动形容,其中尤以死者为其亲友熟识为最,如《亡儿甑孙圹志》、《寒花葬志》。《寒花葬志》是归有光的文学名篇,兹录之以飨读者,或可由此窥其所作墓碑体文之全豹: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钆轧日天寒,火煮勃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儒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寥寥几句,细致简洁,把一个婢女状写得栩栩如生;而读者亦悲其夭逝矣。明代文学家王锡爵曾说归有光:“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谥于言语之外。”王氏所言,可以说同时也是归有光所作墓碑体的文学风格。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说,墓碑体或碑传体是一门独立的学问,也是一门合史学与文学的特殊的学问。它是中国文化中一丰富的史学资源与文学资源,它可以开出或形成墓碑体的史学与墓碑体的文学,或者说殡葬史学与殡葬文学。而作为一个丰富的史学与文学资源,是有待开发,是在有文章可做的。我这篇短文,只是抛砖引玉,唱一出开锣戏。 

                        ----罗义俊 
第 1 2 3 4 页



版权所有:三门峡金泰艺术陵园 电话:0398-2182293 传真:2182293
技术支持:三门峡114网络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