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地理位置
新闻中心
胜利白塔•慧远寺•民族情

新闻中心 加入时间:2009/3/14 9:18:09 来源:新华网 访问量:1017
      新华网成都3月14日电(记者 张芽芽 海明威)胜利白塔、惠远寺、塔公寺——十世班禅亲笔题名的白塔、七世达赖的驻锡地、传说中文成公主进藏经过的地方……沿川藏公路走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众多藏传佛教宗教场所,默默地见证着中国各民族世世代代的民族情。

    位于纽日河畔的胜利白塔是道孚县城最
显著的建筑物之一。胜利白塔藏语称为朗吉曲登,由位于中央的主塔和24座小佛塔组成,四周是连绵的转经筒,供奉有佛祖和藏传佛教四大教派的神像58尊,附近各个教派的信众都来此礼佛、转经。

    1987年,十世班禅视察道孚,谕示教徒,为维护民族团结和藏区稳定,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分教派,共建佛塔,以示祝愿,并亲笔为白塔题名朗吉曲登。1991年,胜利白塔落成开光,迎来八方信众。

    记者到达胜利白塔时,正是上午10时多,高原碧蓝的天空映衬下,白塔显得格外巍峨壮美,前来转经的信众正多,穿着藏袍的男男女女,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或是排着队虔诚地转动转经筒,或是转动着手腕上的佛珠、念诵经文。

    告别胜利白塔,出道孚县城不远,川藏公路沿线的一个山间小盆地内,坐落着惠远寺。当地人说,藏传佛教尊崇莲花,惠远寺四周的山峦如同八瓣莲花,寺庙就是金黄色的花蕊。在行走川藏线的背包客中,惠远寺很有名气。200多年前,作为皇家寺庙的惠远寺,更是远近闻名。

    清雍正年间,外部势力入侵,西藏政局动荡,为保障七世达赖的安全,清代中央政府选定道孚(时称乾宁)修建寺庙为其驻锡地,为此专拨库银40万两。七世达赖返藏后,清代中央政府继续将惠远寺交由七世达赖管理,并安排当地政府拨差民供寺庙役使。

    清廷还赐予惠远寺“九龙九狮”这一佛教界的崇高尊号,至今,惠远寺大殿一楼外侧还绘有“九龙九狮”图案。目前,惠远寺是甘孜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多次投入资金修缮、保护寺庙。惠远寺在藏历一月期间举行的传召大法会和六月期间举行的亚却大法会规模很大,附近信众都会前来参加。

    惠远寺的牛麦郎加活佛还给记者看,惠远寺的会客堂里,挂着藏汉双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锦旗,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书写的题词,反映了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这面锦旗,惠远寺从1953年一直保存至今。

    康定县塔公寺也位于川藏公路边,这是一处藏传佛教萨迦派寺庙,塔公的藏语意思是“菩萨喜欢的地方”。传说中,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经过塔公,她带来的释迦牟尼塑像喜欢上这里,不愿意走了,于是文成公主在这里留下了拟制的佛像。

    当地藏胞引以为豪地说,塔公寺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留下来的。塔公寺也一直供奉有文成公主塑像,成为藏汉民族交流的纪念。如今,塔公寺的土登活佛学识渊博,编著有《藏汉大字典》,常年在国内外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活动。

    事实上,连接成都和拉萨的川藏公路自身,就是中华民族情的见证之一。上世纪50年代,中国海拔最高的公路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西藏从此告别了没有现代化交通的历史。

    川藏公路沿途要经过10多座雪山,跨越10多条河流,为了修筑这条2200多公里的公路,20多个民族组成的11万筑路大军进行了艰苦的奋斗,3700多人献出生命,可以说,平均每一里路就有一座生命化作的路标。



版权所有:三门峡市金泰艺术陵园 电话:0398-2182293 传真:2182293
技术支持:三门峡114网络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