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批去祭扫的市民将柳州市西山公墓进出口挤得水泄不通。记者卿要林 摄
昨日下午,游客在柳宗元衣冠墓前参观凭吊。清明节,柳侯祠和柳宗元衣冠墓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不少游客手持菊花,重温先贤诗词。记者张存立 摄
昨日上午,柳州市西山公墓附近,两名“学生哥”在扫墓的人群中兜售鲜花。记者张存立 摄
昨日,柳州市迎来了清明假期的祭扫最高峰,涌向殡仪馆、公墓祭拜逝者的市民达21.8万人次。鲜花祭扫、音乐祭扫等低碳方式,逐渐受到市民的青睐。
根据统计,昨日到殡仪馆祭扫的市民达到了3.2万人次,西山公墓为9万人次,到月山公墓、仙景安陵园、鹿寨县殡管所和龙凤陵园祭扫的市民分别为7.59万人次、1.54万人次、1235人次和3500人次。其中,中午12时之后到殡仪馆、月山公墓和仙景安陵园祭扫的市民,均比12时之前祭扫的市民多,有效缓解了各墓区祭扫人流过于集中在上午的压力。
和往年相比,尽管祭祀方式仍以燃烧祭品居多,但越来越多的市民同时选择了鲜花、音乐等低碳的祭扫方式。家住柳州市鹅山公园附近的陈女士,手捧两束鲜花来祭拜父亲。她说:“父亲生前很喜欢花,所以一家人也约好用鲜花、水果祭拜。”在西山公墓和月山公墓,几乎每一座有祭扫迹象的墓碑前,都摆放着1束至5束不等的鲜花。还有不少市民将花朵插在墓旁的树上,装点美化墓位。在月山公墓,还有一些市民将花瓣打散,在墓前摆成心形的图案,颇为好看。
昨日上午11时许,西山公墓C区内,一首首怀旧音乐传进祭扫市民的耳中。原来,祭扫的这一家人将逝者生前喜欢听的音乐放进U盘里,再用播放器放出来。“老人家好这口,我们就满足他。”一名家属说。无独有偶,D区也有市民以这样的方式祭拜逝者。一家属说,这些音乐,让他们想起过去的时光,感觉老人“还在身边一样”。
除了用鲜花、音乐寄托哀思,市民们祭扫的方式还有很多。西山公墓一座尚未立碑的墓前,一束鲜花、一副崭新的象棋静静地“躺”在那里。尽管不知道逝去的是谁,祭拜的人又是谁,但那副象棋,仿佛在诉说着他们之间割不断的深情。
昨日是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从殡仪馆、各公墓这些天汇总的情况看,均无突发事件发生。不过在这期间,有些市民不管墓区的提示,在墓区内燃放鞭炮、烟花,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市民祭扫结束后,没有将塑料袋、纸张等垃圾丢进垃圾桶,风一吹,垃圾遍地都是,给保洁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一些小摊小贩抓住商机,在各公墓墓区周边摆卖小吃。记者卿要林 摄
西山公墓外的柳太路段车辆排成长龙缓慢通行,大家都在小长假最后一天去扫墓。记者卿要林 摄